1+3≠4:特色導向新培養模式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1+3≠4:特色導向新培養模式
一場試驗:貫通初高中教育
2016年4月,北京市教委下發了關於在城六區一般初中校實施“1+3”培養試驗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城六區一般校初二年級結束後提前給予當年就近入學的學生一次升入優質高中的選擇機會,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並探索高中人才培養方式。試驗校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市級統籌類學校,面向全市招生;一類是城六區特色高中及郊區優質高中,面向本區招生。報名參與該試驗專案的學生在初二年級結束後進入試驗學校,在試驗學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4年學習。
“1+3”試驗專案首輪實施進入尾聲,北京市教委於今年6月9日召開現場會,宣佈繼續實施該專案,併發布新一輪試驗校招生計畫,報名時間從6月10日開始,參與學校數量和計畫招生人數均有增加。
對試驗校來說,這一專案勢必會對辦學管理和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如何化挑戰為機遇,成為擺在試驗校校長面前的一道考題。而如何尋求出這道題的最優解,是首批參加試驗校和2017年新加入試驗校面臨的共同問題。
北京中學是首批參與“1+3”初高中貫通培養試驗專案的學校之一,副校長周慧說,政策出臺後,學校對家長和學生做了詳細的通知。
2016年由於專案處於“試水”階段,面試時間預留不足。周慧體驗了“像打仗一樣”的面試後,“為給家長和麵試學生更好服務”,她仔細列出高密度面試弊端報給朝陽區教委。“教委斟酌後,同意將面試時間增加。”周慧很開心,“我們試驗校需要在實踐中提供回饋資訊,幫助專案一步步完善。”
與北京中學不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以下簡稱“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屬於市級統籌類學校,且是本部新建校區,第一年參加該試驗。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規劃,市級統籌類學校如清華附中、北大附中、首師大附中等均是在新建校區進行該專案的招生,充分借助在京部屬高校附中等名校的影響力和辦學經驗,吸引和培養優秀教師,擴大優質初中和高中學位。
2016年市級統籌類學校採取指標分配到校方式,城六區一般公辦初中校獲得的名額基本均等。但在6月9日的現場會上,北京市教委指出,2017年招生方式將不再是把計畫分配到校後由初中校推薦,而是由招生校主動招生。因此,包括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在內的7所市級統籌類學校特別設置校園開放日,以幫助家長和學生瞭解學校辦學特色。
“學校上午來了800多名家長來諮詢,600人的報告廳都沒有坐下,走廊前後都加了小凳子。”人大附中通州校區的校園開放日時間定在6月16日,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徐良雲沒想到活動現場會來這麼多家長。
兩個問題:如何融入與進度不齊
招生工作完成後,徐良雲將會面臨“此類學生如何培養”的問題,而在此時,北京中學已經度過了學校與招錄進來的首批“1+3”專案學生的一年“磨合期”。
周慧認為“1+3”專案學生的培養工作,首先要從解決兩個問題入手:一是新招錄學生到試驗校上課,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融入新學校新班級的問題;二是招錄進來的學生來自不同初中校,所學課程內容進度不一的問題。
“從一所學校到一所新學校,學生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周慧為幫助和引導新招錄學生融入新班級,她嘗試拆開班級原有小組,讓老生與新生搭配成組。“每個新招錄的學生都帶有他原先學校的特色,有各自的優勢。新老生一起,做辯論賽、戲劇表演,可以發揮各自長處、互相學習。”
解決融入問題後,北京中學讓新招錄學生參與分層走班、分類學習。“50名學生來自區內15所初中,初三課程內容如化學、物理學習的進度都不一樣。”周慧介紹,由於北京中學實行的是分層走班的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解決學生學科學習進度不齊的問題。“學期開始時,學校開放網路選課,除英語和語文外,其他科目都走班,跟不上可再進行調整。”
對於“1+3”專案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徐良雲說,學校對此有預估,並成立了由校長劉小惠牽頭的專案領導組,組織了課程設置顧問團隊,對“1+3”專案的課程設置予以設計和支持。
“我們將‘1+3’專案單獨管理,第一年的時候與初三年級既有相同,也有區別,教學進度與難度,甚至教學方式都有其自身特點,自成體系。但這一年裏,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的各項任務等也要認真完成,所以第一年的學習進度與初三年級有不一樣是正常的,如果是一樣也就失去了試驗的意義。”
徐良雲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同時,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設計好相應的課程,並且合理地安排好時間,以保證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有效性卜維廉中學。
多一個選擇:知識與特色並重
“‘1+3’專案招進來的學生,是通過面試雙向選擇招進來的,與經中考招進來的學生肯定不同。他們的文化成績不那麼整齊劃一,但個性特長或許會更加突出。在管理上與其他年級有很多相通之處,但也有特殊,比如課程、學業成績等的管理上肯定會有自己的特點。”徐良雲介紹,試驗校對新招錄的學生更為重視特色培養。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在聯合總校的支持下,選派創新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著力打造英語學科特色課程,開展學科特色活動,設計出一些拓展類、興趣類、大學先修類的課程,等等。
在周慧看來,這一專案成果在2020年高考時會顯現,但對於學生和試驗校的意義還在於,它讓一批明確自身特點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學生報名時有不同的選擇傾向,體育、舞蹈或是其他。對於特色學校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導向,以前是一起走,現在可以讓孩子學習自己想學的課程,學校也要思考自己的特色課程如何發揮出優勢卜維廉中學。”
“‘1+3’專案的學生並不是不參加中考,他們也要參加中考體育測試。而且學生如果覺得不適應,可以在初三中考報名前退出試驗,轉回原初中校參加中考。但他們多了一次選擇機會,幫助他們成為獨特的自己。”周慧說。
“1+3”專案實施初高中貫通培養,重在“銜接”,1+3≠4。正如徐良雲所說,參與該專案的學生並不是在參與一場將高中教育變成4年的試驗,而是在嘗試實現知識和特色的連貫性學習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原文地址:http://www.jyb.cn/zgjyb/201707/t20170705_695435.html
PR